北京经开区构建高水平人才高地
人才总量年增长率8%以上,人才贡献率达69%
北京2025年9月5日 /美通社/ — 9月4日,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”一把手发布•京华巡礼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,北京经开区对外发布,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(简称”北京经开区”,也称”北京亦庄”)始终将人才作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,聚焦”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建设”目标,深刻把握”人城产”城市发展规律,构建起”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双轮驱动、协调发力”的人才工作格局,全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、价值实现集聚地、生产生活根据地,着力在全市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中当好先锋。
北京经开区工委副书记于淼介绍,北京经开区人才总量达40万人,每年保持8%以上的增长率,人才贡献率达69%,人均GDP、万人发明专利等关键指标均全市领先。其中,累计认定的亦城人才达到6800余名,包含以两院院士、世界500强企业总部首席技术官等为代表的卓越人才,以国家级、市级人才计划和重大科技奖项获得者为代表的杰出人才,以及掌握国际领先水平关键技术的领军人才,和拥有博士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优秀人才,形成了以百名杰出人才,千名行业领军人才,万名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人才雁阵。
于淼透露,”十四五”期间,北京经开区在人才工作中的经验,就是紧抓政策再创新、支持更全面、服务最用心。
具体来说,政策再创新,就是聚焦产业所需、人才所需,持续迭代升级人才政策。北京经开区2020年发布了”人才十条”政策,对人才分级分类提供奖励、扶持、培养、服务等多方面支持。2023年,北京经开区聚焦”平台、资源、主体、人才”四个维度,发布”人才十条”2.0政策。2024年,进一步为用人主体授权赋能,推出人才认定”举荐制”,形成了现行的”人才十条”2.0+政策体系,并通过”随来随评”、人才预认定、”免申即享”等方式,持续提高政策”触达率、兑现率、满意率”。比如,在为用人主体赋能上,北京经开区在全国率先建立重点用人主体目录,给予每家用人主体最高500万元综合资助,支持自主开展人才引进、培养、激励等工作。
支持更全面,就是围绕人才创新创业的现实场景,提供全要素保障。在平台搭建上,重点支持了一批前沿创新主体,扶持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创新孵化载体,借力了一批创新创业大赛,建设了一批人才联合培养基地,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丰富的平台。在资源支持上,围绕人才办企业、筹资金、聚团队、引技术等需要,在办公空间、股权投资、专项担保等方面提供支持,推动资源跟着人才走、要素跟着创新走。比如,设立了每年10亿元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,定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;打造了首期2亿元人才基金,重点支持种子期、初创期的创业人才;还推出了”亦麒麟”专项担保产品。同时,为全面支持青年人才入区发展,发布了北京市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(亦庄)”十大行动”, 打造覆盖安居、成长、生活、创新的综合服务矩阵。”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年人才住宿保障实施细则(试行)》已在本周正式印发,为35岁以下青年人才提供求职7天免费住,实习3月免费短租,就业3年优惠长租的阶梯式住房保障服务。”于淼说。
服务最用心,就是要保障人才安心创造,消除人才后顾之忧。在政务服务方面,打造国际高端人才综合服务办事大厅,推行”亦城人才卡”,实现线上线下集成服务,并联动覆盖亦庄新城全域的11个亦企服务港,实现”一窗通办”。在住房保障方面,已建立包括人才公租房、人才保租房、共有产权房在内的多元化人才住房保障体系,累计筹集租赁型保障房5.1万余套(间)。在城市建设方面,打造了”办家门口最好的教育”品牌,拥有超百万平米的高品质城市级商圈,形成了”梧桐大道””电竞工体”为代表的一批新晋网红打卡地,塑造了开放、包容、创新、绿色的城市符号。
于淼表示,下一步,北京经开区将继续落实好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任务,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,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,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典范区建设的人才基础。